废品革命:杭州奋力突围

一位杭州居民将已分类的垃圾投入到对应的垃圾桶内。新华社发

  城市突围路迢迢

  在杭州8个试点社区实行垃圾分类的一个多月来,杭州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郑胜全每周都会定期到试点社区转一圈了解情况。他很快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比如,厨房垃圾的归类,指的是剩饭剩菜、西餐糕点等食物为主的垃圾。部分居民往往把厨房垃圾按照字面意思,理解为在厨房里产生的垃圾,厨房里用完的酱油瓶,用过的一次性餐具这些可回收的垃圾,也落入了分装厨房垃圾的垃圾袋中。

  郑胜全认为:“正确的垃圾分类观,市民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适应。”

  按照杭州城管部门的计划,今年3月在杭城8个小区首先试点垃圾分类,5月推广第二批29个试点分类,年底前在杭州40%的小区推广垃圾分类;接下去,在全市范围内铺开。

  按照目前试点小区垃圾分类免费提供分类垃圾袋的做法,那么单单每个月需要提供的免费垃圾袋将花费一笔不可小觑的费用。“到时候,垃圾袋要不要收费,居民同不同意收费又衍生另一个问题。”杭州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行业发展研究室主任张瑞明说。

  谁产生垃圾谁付费,垃圾处理费曾经一度被认为是减少垃圾的有效方法。但从采取收费的试验国家中,情况看起来喜忧参半。

  韩国从1995年起实施垃圾袋收费制度,居民必须购买指定的垃圾袋丢弃垃圾。因为每个垃圾袋的售价即包含了垃圾处理费,使用后城市生活垃圾明显减少。而在英国,垃圾税则遭致各方争议,举步维艰。

  杭州早在2000年就出台地方法规,规定对小区户主收取每年每户50元的生活垃圾处理费,其中10元为化粪池清挖费,20元为居民小区保洁费,20元为垃圾清运处置费,并不包括垃圾最后被填埋处置的费用。有关工作人员透露,目前这项费用的收缴率并不高。

  要找到城市垃圾的出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归位“放错的资源”

  有一组数据显示,先进国家45%的钢产量、35%的铜产量、22%的铅产量、35%的纸产量都是利用废旧原料生产。每回收利用一吨再生资源,相当于减少4吨垃圾处理量;每回收利用一吨废钢铁,可节省开采各种矿石20吨,节约1.2吨炼钢标准煤。

  国内环保权威专家王灿发曾表示:“垃圾就是一种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它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利润和生态利益。”

  面对放错的资源,在垃圾收集的源头收集、末尾处置环节,各种方法的尝试从来没有停止过。

  最令人担心的是,面对严峻的垃圾问题,城市多少显得有些束手无策。2000年,北京、上海等8个城市开展的垃圾分类在经历实践考验后,大部分流于形式,不少城市的分类垃圾桶形同虚设。2009年,从广州番禺到南京天井洼,再到北京六里屯,先后出现垃圾场附近部分居民反对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烧项目。

  今年3月,在2000年有过一次失败的垃圾分类试验的杭州,鼓足勇气第二次揭开了垃圾分类的大幕。

  “过去,因为居民在家没有分类,对混装的垃圾进行再次分类又缺乏人力。倡导市民在家垃圾分类的目的,节省人力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垃圾的利用率。”杭州城管办固废监管中心主任张束空介绍,比如分类好的厨房垃圾由于含水量高,并不适合焚烧发电,更适合填埋沼气发电。

  为避免垃圾收集、处置过程中又将市民分类好的垃圾混为一团的做法,杭州的垃圾末端处置的分类也在悄悄跟进。

  今年4月,带有国字号背景的杭州固体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引进了第一辆分类垃圾运输车。这辆全新的垃圾运输车车厢设有隔板,从纵向把车厢“切”成两个独立小车厢,能同时“盛下”两类不同的分类垃圾。

  记者看到,在天子岭偌大的垃圾填埋场,“厨房垃圾”、“其他垃圾”等牌子已在厂区竖立起来。居民家中分类好的垃圾,经过分类运输,将在这里进行最后的分类处理。真正实现了从垃圾分类、垃圾收集、垃圾运输、垃圾处置四个环境的全程化分类。

  按照目前国际通用的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垃圾无害化处理方法,新的垃圾分类看起来各归各位,各得所用——

  厨房垃圾将用于沼气发电。包含纺织品、污染纸张等在内的其他垃圾,将被运往杭州4处垃圾焚烧厂发电。可回收的垃圾将被导入市场,进入废旧品回收再循环利用。有害垃圾,则被无害化填埋处理。

  “早衰”的填埋场

  杭州市城北区域半山石塘村,天蒙蒙亮。

  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的上百辆垃圾运输车,早已“空着肚子”蓄势待发。到城区跑一圈,将满满一肚子垃圾“吐”回填埋场,然后再空着肚子出发……在通往垃圾填埋场的盘山公路上,白色的垃圾运输车一辆接着一辆,来来回回从不间断。

  天子岭垃圾填埋场是中国第一座按照建设部卫生填埋标准建造的大型垃圾填埋场,承担着杭州城区90%以上的城市垃圾填埋量,每天“吞进”3000吨左右城市生活垃圾。尽管有着占地1700多亩的大容量,不过工作人员还是对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寿命担心。

  “现在使用的第二填埋场,垃圾填埋速度越来越快,已经超出了我们预期。”天子岭工作人员陈晨介绍,第二垃圾填埋场当初设计总库容2202万立方米,计划用24.5年。但是按照现在每天实际运来的填埋垃圾数量算,不用20年,第二垃圾填埋场就要被填满。

  “这座山是天子岭原来的第一填埋场,从1991年开始用,埋掉了900万吨垃圾,2007年的时候封场。”陈晨手指着不远处的一座高山说,“如果第二填埋场被填满,杭州很难再找到这么理想的大型垃圾填埋场,到时城市垃圾还能运到哪里填埋将会变成大问题。”

  垃圾不断增长的问题,同样困扰全国其他城市乃至全球。据卫星航测,北京周围的垃圾山已经超过7000座。早在2002年,上海市10亩以上的垃圾山就有9座。国家每年用于清运处理城市垃圾的花费在300亿元左右。

  刺鼻的气味随风飘散,滋生的蚊蝇嗡嗡作响,高高垒起的垃圾山……垃圾是现代城市发展无法回避的话题。

  越来越多的城市认识到垃圾的严重性,采取了各种针对垃圾的措施。垃圾焚烧、垃圾填埋、废旧垃圾回收、垃圾分类、收取垃圾管理费……各种办法轮番上阵,仍然抵挡不住城市垃圾前进的脚步。

  让居民讨厌,让城市管理者头疼,但又活生生存在于城市每一个角落的城市垃圾,需要怎样有效管理,才能与人类和谐共存?城市垃圾,需要一场彻底的革命来突破这场困局。

  每个人,都时时刻刻在制造垃圾。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产生城市生活垃圾12亿吨。中国历年来垃圾的堆存量已经高达60亿吨,全国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的重重包围之中。按照这样的速度下去,人类的居住地将可能被垃圾吞没。

  今年3月,杭州揭开了垃圾分类试点的大幕,已实现从垃圾分类、垃圾收集、垃圾运输、垃圾处置四个环节的全程化分类。按计划,5月份将推广第二批29个试点分类,年底前在杭州40%的小区推广;接下去,在全市范围内铺开垃圾分类。

  垃圾围城,如何突围?这是一场事关人类生存问题的挑战和革命。

  法国垃圾革命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的30年中,法国垃圾革命经历了处理垃圾、利用垃圾、控制减少垃圾三个阶段。

  1975年7月15日法国通过第一部垃圾处理法,责令各级政府15年内实现生活与工业垃圾的统一收集和运输,并将其分成日常及危险两类,送到指定地点分别处理。第一部垃圾法是以卫生和健康为主要目的,要求妥善处理垃圾废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属于被动环保型。

  1992年7月13日法国通过第二部垃圾处理法,责令各地区10年内实现垃圾分类及回收再利用。第二部法律体现了新的环保观念,要求充分做到垃圾循环再利用,尽可能地变废为宝,同时明确全体公民主动参与环保的责任和义务。此后几年,法国环境部门又制定了各种垃圾处理的法规。从家庭垃圾、过期药品、废旧电池、淘汰电器、废旧轮胎到报废汽车,许多种类的垃圾从收集、运输到最终处理都有章可循。

  2002年,法国垃圾的被回收和循环利用率为21%;26%依照环保标准被焚烧,同时为临近城区提供热能;53%被填埋或销毁,基本达到有效分类和回收利用。法国开始酝酿指定新一轮垃圾管理计划,该计划将要求厂家在设计和生产产品之初就考虑到如何减少其在使用后可能会产生的垃圾,同时教育公民适当改变消费习惯,少扔垃圾,从源头上控制垃圾增长。

  日本可循环垃圾

  日本政府针对人口众多、国土狭小、资源短缺的国情,视垃圾为放错了地方的原材料,十分注重废弃物资源化再循环的循环型社会的建立。通过完善国家立法与政策,将垃圾和各种废弃物定为循环资源,实行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在全社会广泛推行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日本极大部分垃圾被用来填海或焚烧销毁的现象已有了根本的改观。日本理光、松下电器、索尼、丰田汽车、三洋电机、夏普等企业都采取有效措施,基本实现产业垃圾零排放的目标。

  相关法律出台保障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如日本《家用电器回收法》规定,消费者必须为废弃家电的回收利用承担部分费用,大体为每台空调3500日元、每台电视机2700日元、每台冰箱4600日元、每台洗衣机2400日元。消费者在废弃大家电时,电话通知家电经销商,由他们将废弃家电和费用一并收回,集中送交家电生产厂家设立的废弃家电处理中心,将其分解利用。

  推行公众参与回收利用制度方面也极有成效。例如日本大阪市每年9月发动市民开展公共垃圾收集活动,鼓励市民选择环境友好商品,拒绝一次性易耗品等等。